诗和远方,正在废掉这届年轻人
最近,武汉大学的大四毕业生@磊磊学长发了一篇微博,在网上引起热议。 毕业碰上疫情,他不但工作打了水漂,而且面对着高房价和全球经济低迷,对未来更迷茫了。 从重点高中上到重点大学,一路顺风顺水的他,在现实面前,连铁饭碗和北上广都难以抉择,两条路都看不到光鲜亮丽的未来。 这位学业上的佼佼者一向相信“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可如今,他发现,连眼前的苟且都解决不了,谈什么诗? 文章一发,他瞬间成了当代年轻人的焦虑缩影,一边焦虑眼前的苟且,一边着急日后实现不了 “诗和远方”。 看到这篇焦虑的文章,“诗和远方”的发起者高晓松写了封回信: 诗和远方,只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小块只能种花不长粮食的自留地。 言下之意,诗和远方,不只是花重金下的高配生活和环游世界,更是你心中的一块自我疗愈的地方。 而后者,才更是我们应该先实现的东西。 但是,在物质横流的当代,有的人着急把诗和远方活成高配生活,一掀开名牌吃喝住行的包装,底下全是焦虑和攀比,以及高额信用卡债。 有的人把大千世界的诗和远方活成裸辞下的旅行,一揭开打卡式旅行的粉饰,底下全是迷茫和瞎玩,以及高额花呗债。 总有人说,要趁年轻,见见世面,出去走走,这没错,可年轻的资本换来的不应该只是高额债务。 世面没领悟,账单却领一大把;精致没感受,精致穷却压一身,透支着未来。 透支的祸根在于,我们割掉了“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脑袋里全是“诗和远方”。 01 诗和远方不是攀比, 而是自我疗伤 在经济时代,“诗和远方”被营销成高配生活,每个人都在攀比,谁过得更高配,谁游览的地方更多,谁就更快过上了诗意生活。 父母尚在苟且,有些人却忍心炫耀诗和远方。 可在高晓松看来,在现实生活中, “诗和远方”不是在指环游世界,更不是指李子柒般的田园生活。 而是在指,迷茫和自我安慰。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人人在不同年龄段会碰上不同事,都是在迷茫和恐惧中变老的。 我们看着高晓松似乎一帆风顺,可实际上,当年考研落榜,先是进了一家小公司,后来自己创业,干过广告公司、图书出版公司、唱片公司,都失败了,最后当了个体户。 中年还是迷茫,于是在45岁高龄涌进了阿里巴巴,比他年纪大的基本都退休了,比他年纪小的也有不少财富自由退休了。作为现任年龄最大的高管之一,他选择重头再来。 安慰他的诗和远方是,人都是被捶打的牛,越锤越精神。 每一个工种的人,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有迷茫,都需要安慰。 90后的陈建,原本有一份高薪工作—— 电影美术指导,月薪四万。 但疫情期间,他却毅然决定,做起了外卖小哥。 图|1818黄金眼视频截图 引来网友的不解和嘲笑: 大学毕业,就这样? 一看就没穷过! 疫情期间,谁都不容易,网友不解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但,外卖小哥的心情同样可以理解: 从前的工作,每天熬夜通宵,脱发肥胖脂肪肝,健康出现问题; 通宵两三天,只要甲方一句话,方案全改,压力不是一般大。 可做了骑手后,脂肪肝没了,瘦了40斤,拥有下班自由,在空余时间还可以接设计兼职的活儿。 最重要的是,在养家糊口之余,他做回了自己。 他并不认为做骑手不体面,他只是没按世俗的期待活着罢了。 安慰他的诗和远方是,有时间做回自己,有做回自己的自信和底气。 看似很多的选择,其实绝大多数人是没得选,但迫于生计奋力抓起一个离自己最近的,谈不上好坏,然后努力干默默干,生存是第一要素。 每个人都有他想要去的诗和远方,不分高低;正如人生这一份答卷,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他的活法。 02 诗和远方在巴黎铁塔上, 也在菜市场案板上 很多人的“诗和远方”都很虚无缥缈,虚无得只剩下看得见的物质,却不知道,物质总会有的,只是每个人享有的时间和品种不一样,更不知道,“诗和远方”哪有这么肤浅,它有比物质更重要的东西。 最近,《后浪》视频刷爆朋友圈。 在视频里,我们看到了后浪青年的生活:在巴黎铁塔下跳舞;在CBD高楼大厦穿着汉服COS;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航行;拿着高价运动相机做各种酷炫运动。 这些生活无疑是很多青年眼里的诗和远方,生活丰富,选择多样,自信有底气。 但是,在现实里,这些诗和远方,只是先发生在一小部分后浪身上,更多的人,还需要在沙滩上努力着。 你看,最近7岁女孩在案板下学习的照片就刷频了。 图|新华日报 女孩叫柯恩雅,今年7岁,读一年级。 她的父母在集贸市场卖卤菜。 卤菜店是一个铁皮板房,案板上,摆满了卤菜,案板下,两边堆放着物料,中间铁架间蜷坐着上网课的恩雅。 4月3日复工后,家里没人照料,小恩雅就一直在卤菜店的案板下上网课。 她把不会写的作业攒下来,等妈妈有空了,就可以教她。 图|新华日报 为了女儿上好网课,妈妈将上网流量包换成了更大的,还买了一大一小两个台灯, 找来了大屏的笔记本电脑,并专门腾出案板下的空间,让女儿尽可能专心学习。 看着小恩雅学习一天比一天好,爸妈觉得值得。 看着这一家子,案板上的生活,案板下的希望,网友很感动。 “她眼里的光感染到我了。”在网友看来,案板上,是人来人往的菜市场,有着最市井的烟火气息;案板下,是女孩一个人的小世界,透着身在井隅却心向星光的诗意。 图|新华日报 这是绝大多数后浪的模样,她的心里也有诗和星光,因为她有一股韧劲。 《后浪》里有这么一句话: 因为你们,小说、电影、音乐中表现的青春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我想,能被人看见的,能让人引以为傲的,不只是那群在物质上享受诗和远方的后浪,而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对生活有一股韧劲的人。 而这股韧劲,是在看清万千生活百态后,仍心向阳光,逆风飞翔。 这股韧劲,在日后,能带她抵达和理解任何想要去的诗和远方,她心里装着的世界比眼前看到的更广阔。 这股韧劲,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 03 诗和远方不是结果,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直以来,诗和远方被看成无欲无求的仙境生活。我们看着50多岁的大爷开着车全世界自驾游,再看看自己手头上焦头烂额的工作,凌晨三点也被甲方夺命连环催,便对生活失去希望,恨不得立马退休,逃避这一切。 可你忘了,成年人过日子,最真实的一面是妥协。 50多岁的大爷大妈们正是熬过了这段艰苦奋斗岁月,妥协了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才有今天的自驾游,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那段泥泞路要走,谁也躲不掉。 有的人为了生存妥协,岳云鹏当年为了家人一口热饭,保安、服务员都干。 生存下,他的诗和远方,是一家人围成一桌,吃着一盆又一盆热饺子。 有的人为了梦想妥协,郭德纲当年为了养活德云社,被关在合肥步行街鼓楼的透明橱窗内,面向过路人,跳舞、打拳、讲段子、吃泡面、洗脸、睡觉,像个猴子一样,呆了足足48个小时。 生活下,他的诗和远方,是站在舞台上,说着自己最爱的相声,演着京剧,想演什么就演什么。 诗和远方,是在期待里,接受妥协,是在无奈恐惧里,锤炼逆商。 而一切的期待和妥协,都要等你上了路再说,“开始”只是一个点,而人不活一个点,人活起伏。 2020年这个庚子年,是一个转折点。 受到疫情影响,有多少计划被迫搁浅;有多少人承受着更大心理压力,挣扎向前;有多少人遭受生死离别,永失所爱;有多少人一夜白头,一夜长大…… 可正如影片《无问西东》开篇提出的: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若你知道世间疾苦,有不公有意外,你是否有勇气去真实面对呢? 真实是什么?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这是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给学生时代吴岭澜的真实答案。 当时,特别擅长文科的吴岭澜,选择了在他看来只有“好学生才会选择”的理科,结果物理成绩惨不忍睹。 听了梅校长这番话之后,吴岭澜便终日纠结,思索到底读书是为了什么,思索自己到底喜欢能干什么? 一日,听到泰戈尔的演讲,看到站在他身边的徐志摩、胡兰成和林徽因,那一刻,他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二十几年后,吴岭澜成了清华文学教授,战乱时去西南联大教书。 学生沈光耀,面对父母的期望,成了满腹经纶的文科生,突面战争的无情突袭,开始无所适从,在吴教授的开导下,决定直面战争疮痍,毅然决定弃笔从戎。 当他驾驶着战机,给饥饿的孩子们投下食物的时候,那一刻,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所以,真实不只是固执地追求,不同年代有合乎时宜的追求。 在和平年代,是去大城市拼搏还是在小城镇稳定过一生?是去创业还是保住现在的“饭碗”?是先去工作还是考研? 这些真实的想法与世俗之间的冲突,总得做出一个选择,而不是逃避和抱怨。 面对选择,有的人虽然辛苦但无愧于心,有的人过得自在却内心空了个洞,每一种选择都有代价。 无论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才是诗和远方接地气的一面。 04 诗和远方与苟且生活, 相互成就 在回信的最后,高晓松说了一句话:慌张是青春本春。 这句话引起了网上强烈的共鸣。 共鸣的背后,不是廉价地怀恋青春,而是想说: 珍惜慌张的青春吧,哪怕走错了路,也会发现一角新世界。 慌张化成行动,那才是动力,不然,都只是百无聊赖的焦虑和无病呻吟。 迈出那一步吧,干就完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活如果不解决眼前的苟且,诗里的内涵你读不懂,远方的意义你也悟不出。 唐代杜甫,前半生,妻儿圆满,可工作不顺,连长安诗人100强都没进,饱尝冷落;可后半生,战争颠沛流离,近20年都在诗和远方,想着今非昔比,写下千古名句。 所以,抱怨无用,只有从苟且生活里体验生存的意义,才能在诗与远方里升华,人活一股韧劲。 否则,再多的诗与远方,你也只是快递和邮差。 如果你热爱当下,深耕苟且,那么心里的诗和远方可以助你坦然面对,远处的诗和远方可以助你提高眼界。 想起了余华的《活着》,很多人声称受挫时,一定要去看的书。不是去比惨,而是要活着。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年少阔绰、家道败落、战争的离乱、丧妻失子,一家八口,死剩他一个,夕阳西下,老年的他和老牛,走回了家中。 他早已不是活着了,他是坚韧本身,也是中国人的缩影。 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不为别的,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所有的悲剧并不是一个人的命不好,而是你感受不到“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你选择不了命运,但你能选择人生态度,这就是一股韧劲。 还是那一句,迈出那一步吧,干就完了,莫问前程,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