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

4008-080-937
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正文

“干企业要有定力,要做就做最好的”

发布时间:2022-02-16     来源:全国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测评中心     点击次数:1410

经济转型升级的爬坡换挡期,一些企业面临转型压力。记者在福建走访发现,目前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聚焦主业、强化创新,不断在专门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电池检测车间一角(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在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忙碌的生产线上,工人们身手熟练。一批全钢巨型轮胎整装上车,准备运往海外。公司副总裁黄振华说,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成功研发出11种系列35个规格的巨型轮胎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

“起初,公司在设备、配方、工艺等方面都是空白,自主研发迫在眉睫。”黄振华说,当时,国外技术严格保密,巨型工程轮胎的生产技术长期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经过多年的刻苦攻关,2008年公司生产的第一条全钢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功下线,打破了国际垄断。

此后,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公司每年都将营收的10%以上用于研发创新。”黄振华说,同等性能的产品,价格仅是国际巨头的70%—80%,目前已出口50多个国家。

对于在细分领域持续创新的“甜头”,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正华感同身受。公司主要从事模切工具、锯切工具、裁切工具等金属切削工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逐步延伸至产业链下游。

“干企业要有定力,要做就做最好的。”林正华说,通过研发驱动,公司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如今生产的重型模切工具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在行业内拥有绝对定价权。“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37%。即使这样产品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产能不足成为当前企业的痛点。”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的甚至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去年,福建首个能储能、发电,还能给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检测的智能快速充电站在福州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投入使用。车主可以边充电边为电池“体检”;在云端,一份电池的检测报告同步发送给车主,电池使用寿命、健康程度等一目了然。

这一项技术来自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的科研投入让星云电子在“风口”扎下了根,先后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中。公司董事长李有财说:“近年来,公司每年科技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超过13%,研发工程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近四成,已获得专利102项、软件著作权33项,参与起草4项国家标准。”

“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茂兴认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方面可以打破国外对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技术垄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现小节点行业的技术突破,进而影响和强化整条产业链。这成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11号